本文目录一览:
古今中外人格美的科学家的故事
1、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,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,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,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。可是直到1783年,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,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,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,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。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。一位发现氧气的人,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。
2、卖身葬父 :董永,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(今山东高青县北)人,少年丧母,因避兵乱迁居安陆(今属湖北)。其后父亲亡故,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,换取丧葬费用。上工路上,于槐荫下遇一女子,自言无家可归,二人结为夫妇。
3、可以看出居里夫人是个为科学事业奉献终身,对科学执著追求,淡泊名利的 科学家。居里夫人是个形象美,坚定执著、为科学献身的精神美,淡泊名利的人格美的人热爱科学事业的,为科学事业奉献终身,对科学执著追求,淡泊名利的科学家。
4、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(Albert Einstein,1879年3月14日—1955年4月18日),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,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,犹太裔物理学家。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(父母均为犹太人),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,入瑞士国籍。
普利斯特里的人物事迹
1、普利斯特里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,他的学术贡献涉及化学、电学、哲学和神学等多个领域。他的著作《电学史》和《光学史》分别在1764年和1772年出版,记录了他对电学和光学历史的深入研究。在化学领域,普利斯特里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在1774年的一项重要发现。通过使用凸透镜聚焦阳光加热氧化汞,他首次揭示了氧气的存在。
2、普利斯特里在化学、电学、哲学和神学等方面都有不少著作。1764年与1772年先后出版了《电学史》与《光学史》。他对化学的贡献是于1774年8月1日用凸透镜聚光,加热氧化汞时,发现了氧气。那时他是一位燃素说的坚持者,他把氧气称为“脱燃素气”。
3、普利斯特里的生平充满了独立思考和不断探索。自幼的漂泊生活塑造了他坚韧的个性,18岁时与基督教牧师的交往导致他与家庭产生冲突。尽管遭到姑母的责备,他并未放弃,而是以勤奋好学的态度面对生活。
4、普利斯特里在私立学校接受了广泛的教育,学习了拉丁语、法语、德语和意大利语,同时还深入研读了宗教、数学和化学等知识。他对化学的热爱,早在青年时期就已显现,尽管他同时担任着牧师的职务。然而,他对法国大革命的支持,却引发了保守英国人的不满。
5、气体研究:普利斯特里在气体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。他通过实验发现了氢气对金属氧化物的影响,首次制得了氮气,并对氧气、氧化氮等多种气体进行了深入研究。他的这些发现被详细记录在《几种气体的性质实验和观察》一书中,因此被誉为“气体化学之父”。
约瑟夫·普利斯特里如何发现碳酸水的制作方法?
1、意外发现:普利斯特里在利兹啤酒厂工作时,发现将发酵啤酒桶上的水碗置于二氧化碳和氮气之下,可以意外地制造出碳酸水这种清新饮料。详细记录:1772年,普利斯特里在他的著作《水和气之结合》中详细描述了这一发现过程,并且提倡通过滴硫酸在白垩上收集二氧化碳,以用于制作碳酸水。
2、科学发现的起源英国化学家约瑟夫·普利斯特里是探索碳酸水制作方法的先驱,他在利兹啤酒厂的一个意外发现,将发酵啤酒桶上的水碗置于二氧化碳和氮气之下,意外地造出了清新饮料。1772年,他的著作《水和气之结合》中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,并提倡通过滴硫酸在白垩上收集二氧化碳。
3、根据苏打俱乐部出产的碳酸水瓶上标示之制成分量,也是用小量的食盐、柠檬酸钠、碳酸氢钠、碳酸氢铵、硫酸钾或磷酸盐制成,这些添加剂使得碳酸水略带咸味。英国化学家约瑟夫·普利斯特里为发现碳酸水制作方法的第一人。他在利兹的一间啤酒厂中,将一碗水放啤酒桶之上的一个地方。
4、气泡饮料的发明过程: 约瑟夫·普利斯特里的发现:18世纪70年代,普利斯特里在研究啤酒发酵桶上的气体时,偶然发现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具有令人愉悦的酸味。 人工制造碳酸水:普利斯特里开始研究如何人工制造碳酸水,并发明了利用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,还设计了独特的装置来收集和使用二氧化碳。
5、最早的制作方法是由德国赛尔脱兹公司采用,他们将水倒入瓶中,随后加入碳酸氢钠。此外,苏打俱乐部的产品也包含食盐、柠檬酸钠、碳酸氢钠、碳酸氢铵、硫酸钾或磷酸盐等成分,这些添加剂赋予了碳酸水微妙的咸味,使其成为一种受欢迎的饮料。英国化学家约瑟夫·普利斯特里是第一个发现碳酸水制作方法的人。
普利斯特里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做了一个什么实验?
一位英国牧师、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在1771年为了验证自己提出的在自然界中有“好空气”和“坏空气”之说,也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。普利斯特里同时将两只老鼠分别放在两个密封的钟罩内,其中一个钟罩里还放进了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。
对照试验 在密封的容器里单独点燃一根蜡烛,蜡烛逐渐熄灭 在密封的容器里放进一只小白鼠 在密封的容器里放进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 好像就这三个(不过好像还有绿色植物和蜡烛的),普里斯特的实验证明,植物可以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小白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。
在这个过程中,绿色植物利用阳光、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和氧气。呼吸作用则相反,它消耗氧气产生能量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,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,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。瑞士科学家约瑟夫·普利斯特里进行了一项实验,他把一些植物浸在水中,放在阳光下。
普利斯特里设计了对照实验。在两个封闭的玻璃容器中,一个容器内的蜡烛在消耗完氧气后熄灭,而另一个容器内由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,因此蜡烛能够持续燃烧一段时间。通过这些实验,普利斯特里展示了氧气的重要性和光合作用的过程,为后来的科学界对氧气的认识和利用奠定了基础。
因此,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。但是,他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,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。后来,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,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、条件、原料和产物。